蓝又时
责令被检查单位停止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陶德田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MANYSPECIES·ONEPLANET·ONEFUTURE)如果仍无动于衷,届时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上升为80亿吨。
草案指出,如果采取国会众议院去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的减排措施,至本世纪中叶,美国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下降为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草案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气温和海洋温度升高,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带消融,格陵兰以及南极冰原呈现不稳定迹象,海平面上升等。美国国务院19日公布的一份气候报告草案认为,全球变暖主要由人类活动所致,美国需要采取持续行动全力应对气候变化。美国曾在1994年、1997年、2002年以及2007年向该机构提交过4份气候行动报告。草案指出,全球变暖是明确的(事实),并且从根本上而言是人类活动所致……全球温度过去50年来一直持续升高,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其主要推手。
这份报告草案将在5月6日之前接受美国公众评议,其最终版本将形成第五份《美国气候行动报告》,并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美国2008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69.6亿吨他还坦言,有一些国家明确表示,如果说外部的法律约束就意味着外国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控制,那就不愿意接受这种法律约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可以在一个可信的透明的框架内确定减排目标。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国际气候问题谈判何去何从,国内政策如何制定,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与专家都给出了近似一致的看法——现在的局面是喜忧参半。发达国家不愿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在我看来,这既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也不符合发达国家的自身利益。这个结论是惊人的,对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全球二氧化碳控制体系,不是基于某个绝对利益,而是基于全球的框架之上。对于资金与技术转让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也指出,哥本哈根会议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提出了中期减排目标,宣布了将提供快速启动资金的具体数额,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交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方案。
我们要记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是UNFCCC,第一个C是哥本哈根,第二个C是坎昆,第三个C就是开普敦。对于即将在本国召开的下一轮气候谈判,墨西哥环境部部长克萨达展望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可能会影响到坎昆会议的进程。
坎昆会议很有可能不会成功,但我们也知道有这么一句话,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如果坎昆失败了,还有开普敦。尽管目前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仍有质疑,但根据我们的最新研究,气候变化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而且即使将气温上升的阈值定为2℃,实现起来都很难。另一方面,各国有关气候变化的国内政策都在不断发展,尤其在科技领域,大家都在努力将最好的科学家聚集到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尽管包括北京在内的世界多个地方都刚刚遭遇了近30年来最冷的冬天,但却没有冷却人们关注气候变化的热度。在这种情况下,最为关键的是把各国所表达的政治意愿和所做出的承诺变成现实的行动,切实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技术创新和转让对于实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至关重要。格雷泽的话讲出了大多数参加过去年谈判的人们的感受——去年12月,当我离开哥本哈根的时候,觉都没有睡好,一直在试图了解这个会议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在5月8日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印度环境与森林部国务部长拉梅什的一番话,令与会者们发出会心的笑声。
现在,我们已进入一个政治更加成熟的谈判阶段。美国是第二名,186亿美元。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时间、更多的投资,以及政治意愿。而英国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则指出,到2050年,世界经济的规模将是现在的4倍,要维持现在的排放水平,就要把现在的排放水平降到1/4。
参加当天会议的有联合国副秘书长、尼日利亚前总统这样的政要,也有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的专家,还有跨国公司高管、非政府组织的代表等。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中心苏塞克斯能源组主任吉姆·沃茨森如是说。我们要看到快速启动资金的实施,这是很多国家所要求的,还有减少森林砍伐所带来的排放,以及国家适应计划的基金。相信坎昆能够达成一个国际协议,但也不能预期过高《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包括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和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等五大部分。具体战略任务包括,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域使用和海岛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大洋和极地事业、促进海洋科学与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海洋公益服务水平等。
海洋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认为,海洋问题历来是国家战略问题,加强海洋战略研究关系到海洋事业长远发展大局。
尽管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法律体系建设实现了重要突破,但尚未形成系统、完善、成文的海洋总体战略。海洋管理立法实现突破,海洋法律体系基本建成。
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国为中心的海洋经济战略。海洋管理迈出新步伐,维权执法全面推进。
以近海防御为主的海洋防卫战略和以高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海洋科技战略。报告提出,中国海洋战略可以原则表述为建设海洋强国,即以扩大管辖海域和维护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权益为核心的海洋政治战略。《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是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担任编撰工作的年度系列报告,至今已经出版3集。报告认为,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中国海洋事业经历了积极的变革和发展,海洋战略地位日渐重要,民族的海洋意识不断增强。
国家海洋局11日在京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总结分析中国海洋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海洋事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十年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他介绍,目前,2020年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已初步完成,其基本思想为,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握国际海洋事务发展新动向,树立海洋发展全球观。
海洋战略研究初见成效,发展规划成果显现《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包括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和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等五大部分。
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认为,海洋问题历来是国家战略问题,加强海洋战略研究关系到海洋事业长远发展大局。尽管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法律体系建设实现了重要突破,但尚未形成系统、完善、成文的海洋总体战略。
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国为中心的海洋经济战略。海洋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以近海防御为主的海洋防卫战略和以高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海洋科技战略。报告认为,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中国海洋事业经历了积极的变革和发展,海洋战略地位日渐重要,民族的海洋意识不断增强。
海洋管理立法实现突破,海洋法律体系基本建成。《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是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担任编撰工作的年度系列报告,至今已经出版3集。
海洋管理迈出新步伐,维权执法全面推进。具体战略任务包括,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域使用和海岛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大洋和极地事业、促进海洋科学与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海洋公益服务水平等。
国家海洋局11日在京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总结分析中国海洋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海洋事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十年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他介绍,目前,2020年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已初步完成,其基本思想为,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握国际海洋事务发展新动向,树立海洋发展全球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